下面是山東利達小型旋挖鉆機廠家給大家?guī)?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00;">旋挖鉆機鉆孔灌注樁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的主要內(nèi)容,以供參考!
隨著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日漸成熟,高層建筑已經(jīng)大規(guī)模的應用于辦公和民用住宅,對相應的地基處理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鉆孔灌注樁作為其中的一種地基處理技術,其應用日漸廣泛。旋挖鉆機鉆孔灌注樁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的主要內(nèi)容有那些?
一、鉆孔灌注樁水下砼拌制機械的選擇
(一)砼拌合機數(shù)量
可根據(jù)一臺拌合機的生產(chǎn)率、需要灌注的砼數(shù)量和適當?shù)墓嘧r間計算。延長灌注時間雖然可減少拌合機數(shù)量和勞動力,但灌注時間過長容易發(fā)生灌注質(zhì)量事故和塌孔事故。如過分地壓縮灌注時間,則會不必要地增加設備和勞動力。根據(jù)目前的施工經(jīng)驗,適當?shù)墓嘧r間按樁長而變化(見表1):
砼拌合機數(shù)量n可按下式計算:
N=V/HP
式中:V――鉆孔中應灌注的砼數(shù)量,包括樁頂超灌高度和擴孔體積(m3),擴孔率取1.1-1.2;H――適當灌注時間,可查上表;P――砼拌合機生產(chǎn)率,m3/h。
P=V0εSα
其中:V0――每次拌制的砼體積,m3;ε――為拌合機的時間利用系數(shù),一般取0.9-0.95;S――每小時的拌料次數(shù);α――拌合機的體積利用系數(shù),一般取0.75-0.85。
計算出的n值應取整數(shù)。另外還應有備用臺數(shù),以備在機械發(fā)生故障時換用。
(二)砼拌合機類型
宜采用強制式而不宜采用滾筒自落式,其容量不宜小于400l。
二、灌注砼表面測深和導管埋深控制
(一)測深
灌注水下砼時,應探測水面或泥漿面以下的孔深和所灌注的砼面高度,以控制沉淀層厚度、埋導管深度和樁頂高度。如探測不準確,將造成沉淀過厚、導管提漏、埋管過深,因而發(fā)生夾層斷樁、短樁或?qū)Ч馨尾怀鍪鹿?。因此測深是一項重要工作,應采用較為準確、快速的方法和探測工具。測深的方法有許多,以下重點介紹常用的測深錘法和鋼管取樣盒法。
1、測深錘法。目前多采用繩系重錘吊入孔中,使之通過泥漿沉淀層而停留在砼表面(或表面下10cm-20cm),根據(jù)測繩所示錘的沉入深度作為砼的灌注深度。本法完全憑探測者手中所提在接觸砼頂面以前與接觸砼頂面以后不同重力的感覺而判斷。測錘未接觸砼頂面時手中所感到的重力是測錘重加測繩重減測錘和測繩在泥漿(或水)中的浮力再減測錘和測繩在泥漿中的靜切力(如在水中探測本項可忽略計)。當測錘接觸到砼面以后,手中所感到的重力是測繩重減測繩在泥漿中的浮力減測繩在泥漿中的凈切力。前后重力相差只是測錘在泥漿中減去其浮力和靜切力后的重力。因此,如測錘太輕或其容度太小,而測繩又太重,使錘比測繩重不了多少,則探測者的手對前后重力不同的感覺就較為遲鈍。當測深樁在測錘快接近樁頂面時,由于沉淀增加和泥漿變稠的原因,更容易發(fā)生誤差。因此測深樁的測錘以重一些為好。為防止測深錘接觸砼表面后陷入太深,以平底為宜,且底面積不宜太小。一般制成圓錐形,錘重不宜小于40N。禁止使用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方法。測繩用質(zhì)輕、拉力強、遇水不伸縮,標有尺度之測繩如尼龍皮尺為宜。測繩應經(jīng)常用鋼尺校核,每根樁應在灌注前至少校核一次。探測時須仔細,并以灌入的砼數(shù)量核對。
2、鋼管取樣盒法。用每節(jié)長約1m-2m的鋼管,鋼管一端為陽螺紋,另一端為陰螺紋,可以互相套入擰緊接長;鋼管最下端設一鐵盒,上有活蓋,用細繩系著隨著鋼管向上引出。當砼灌注接近結(jié)束時,泥漿沉淀增厚,泥漿的相對密度、粘度和靜切力增加,僅靠測錘不易測準,可用上述鋼管取樣盒插入混合物內(nèi),牽引細繩將活蓋張開,混合物進入盒內(nèi),然后提出鋼管,鑒別盒中之物是砼還是泥渣。不論采用何種探測儀具,當砼灌注至樁頂時,均使用取樣盒作出正確鑒定。
(二)導管埋深控制
灌注砼時,導管埋入砼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m-6m范圍之內(nèi)。當拌合物內(nèi)摻有緩凝劑、灌注速度較快、導管較堅固并有足夠的起重能力時,可適當加大埋深,但最好也不要大于8m。拔管前仔細探測砼面深度。用測深錘測深時,需由兩人用兩個測錘測深并相互校對,防止誤測。
三、水下砼的灌注
灌注水下砼是鉆孔灌注樁施工的重要工序,成孔經(jīng)質(zhì)量檢驗合格后,方可開始灌注工作。
灌注前,對孔底沉淀層厚度應再進行一次測定。如厚度超過規(guī)定,可用噴射法向孔底高壓射水3min-5min,使沉渣懸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水下砼。
將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測孔內(nèi)砼面高度,計算出導管的埋植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發(fā)現(xiàn)導管內(nèi)大量進水,表明出現(xiàn)灌注事故,應立即將導管拔出,將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合物用反循環(huán)鉆機的鉆桿通過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氣吸泥機、水力吸泥機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時需要將鋼筋籠提出采取復鉆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導管并投入足夠儲量的首批砼,重新灌注。
灌注應緊湊、連續(xù)地進行,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要防止砼拌合物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內(nèi)含有水泥而變稠凝結(jié),致使測深不準確。灌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管內(nèi)砼下降和孔內(nèi)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nèi)砼面高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導管提升時應保持軸線豎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導管法蘭卡掛鋼筋骨架,可轉(zhuǎn)動導管,使其脫開鋼筋骨架后,移到鉆孔中心。當導管提升到法蘭接頭露孔口以上有一定高度,可拆除1節(jié)或2節(jié)導管(視每節(jié)導管長度和工作平臺距孔口高度而定)。此時,暫停灌注,先取走漏斗,重新系牢井口的導管,并掛上升降設備,然后松動導管的接頭螺栓或快速接頭,同時將起吊導管用的釣鉤掛上待拆的導管上端的吊環(huán),待螺栓全部拆除或快速接頭拆除后,吊起待拆的導管,徐徐放在地上,然后將漏斗重新插入井口的導管內(nèi),校正好位置,繼續(xù)灌注。拆除導管動作要快,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min。要防止螺栓、橡膠墊和工具等掉入孔中;注意安全;已拆下的導管要立即清洗干凈,堆放整齊。
灌注過程中,當導管內(nèi)砼不滿,含有空氣時,后續(xù)砼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導管,以免在管內(nèi)形成高壓氣囊,擠出管節(jié)間的橡皮墊,而使導管漏水。
當砼面上升到鋼筋下端時,為防鋼筋骨架被砼頂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盡量縮短砼總的灌注時間,防止頂層砼進入鋼筋骨架時砼的流動性過小,建議使用緩凝劑、粉煤灰等增大其流動性;當砼面接近和初進入鋼筋骨架時,應使導管底口處于鋼筋籠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處,并徐徐澆注砼,以減小砼從導管底口出來向上的沖擊力;當孔內(nèi)砼進入鋼筋骨架4m-5m以后,適當提升導管,減少導管的長度,以增加骨架在導管以下的埋植深度,從而增加砼對鋼筋的握裹力。
為確保樁頂質(zhì)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應增加一定高度,以便灌注結(jié)束后將此段砼清除。增加的高度,可按孔深、成孔方法和清孔方法確定,一般不小于0.5m,長樁不小于1m。砼灌注到設計標高時,工地值班人員要計算還需要的砼數(shù)量(計算時應將導管內(nèi)及砼輸送泵的砼量估計在內(nèi)),通知拌合站按需要數(shù)拌制,以免造成浪費。
為減少以后鑿除樁頭的工作量,可在灌注結(jié)束后,砼凝結(jié)前,挖除多余的一段樁頭,但應保留10cm-20cm,以待隨后修鑿,接澆墩柱或承臺。旱地施工用的鋼護筒,如需回收,可在灌注結(jié)束、砼初凝前拔出。當使用兩半式鋼護筒或木護筒時,需要待砼強度達到5Mpa后方可拆除。
在灌注將近結(jié)束時,由于導管內(nèi)砼柱高度減小,超壓力降低,而使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對密度加大。如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砼頂升困難時,可在孔內(nèi)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在拔出最后一段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
在灌注砼時,每根樁應至少留取兩組試體,樁長在20m以上不少于3組;樁徑大、澆注時間很長時,不少于4組。如換工作班時,每工作班都應制取試件。試件應施加標準養(yǎng)護,強度測試后應填試驗報告表。強度不合要求時,應及時提出報告,采取補救措施。
四、常見灌注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灌注水下砼是成樁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如出現(xiàn)事故時,應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及時設法補救,對于確實存在缺點的鉆孔樁,應盡可能設法補強,不宜輕易廢棄,造成過多的損失。經(jīng)過補救、補強的樁須經(jīng)認真的檢驗認為合格后方可使用。對于質(zhì)量極差,確實無法利用的樁,應與設計單位聯(lián)系采用補樁或其他措施。
(一)卡管
在灌注過程中,砼在導管中下不去,稱為卡管。卡管有以下兩種情況:
1、初灌時隔水栓卡管;或由于砼本身原因,如塌落度過小、流動性差、夾有大卵石、拌合不均勻,以及運輸過程中產(chǎn)生離析、導管接縫處漏水、雨天運送砼未加遮蓋等,使砼中的水泥漿被沖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導管堵塞。處理辦法可用長竿沖搗管內(nèi)砼,用吊繩抖動導管,或在導管上安裝附著式振搗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時,則須將導管連同其內(nèi)的砼提出鉆孔,進行清理休整,然后重新吊裝導管,重新灌注。提管時應注意到上重下輕,要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翻倒傷人。
2、機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使砼在導管內(nèi)停留時間過久,或灌注持續(xù)時間過長,最初灌注的砼已經(jīng)初凝,增大導管內(nèi)砼下落的阻力,砼堵在管內(nèi)。其預防辦法是灌注前應仔細檢修灌注機械,并準備備用機械,發(fā)生故障時立即調(diào)換備用機械;同時采取措施,加速砼灌注速度,必要時,可在首批砼中加入緩凝劑,以延緩砼的初凝時間。當灌注時間已久,孔內(nèi)首批砼已初凝,導管內(nèi)又堵塞有砼,此時應將導管拔出,重新安設鉆機,利用較小鉆頭將鋼筋籠以內(nèi)的砼鉆挖吸出,用沖抓錐將鋼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粘土摻砂礫填塞井孔,待沉實后重新鉆孔成樁。
(二)塌孔
在灌注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井孔護筒內(nèi)水位忽然上升溢出護筒,隨即驟降并冒出氣泡,應懷疑是塌孔征象,可用測深儀探頭或測深錘探測。如測深錘原系砼表面上未取出的現(xiàn)被埋不能上提,或測深儀探頭測得的表面深度達不到原來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證實發(fā)生塌孔。
塌孔原因可能是護筒底腳周圍漏水,孔內(nèi)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漲潮時,孔內(nèi)水位差減小,不能保持原有的靜水壓力,以及由于護筒周圍堆放重物或機械振動等,均有可能引起塌孔。
發(fā)生塌孔時,應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頭、移開重物、排除振動等,防止繼續(xù)塌孔。然后用吸泥機吸出塌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繼續(xù)塌孔,可恢復正常灌注。如塌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較深,宜將導管拔出,將砼鉆開抓出,同時將鋼筋抓出,只求保持孔位,再以粘土摻砂礫回填,待回填土沉實時機成熟后,重新鉆孔成樁。
(三)埋管
導管無法拔出稱為埋管,其原因是:導管埋入過深,或?qū)Ч軆?nèi)外砼已初凝使導管與砼間摩擦力過大,或因?qū)Ч芴嵘^猛將導管拉斷。
預防辦法:應按前述要求嚴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過6m-8m;在導管上端安裝附著式振搗器,拔管前或停灌時間較長時,均應適當振搗,使導管周圍的砼不致過早地初凝;首批砼摻入緩凝劑,加速灌注速度;導管接頭螺栓事先應檢查是否穩(wěn)妥;提升導管時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發(fā)生,初時可用千斤頂試拔。如仍拔不出,凡屬并非因砼初凝流動性損失過大的情況,可插入直徑稍小的護筒至已灌砼中,用吸泥機吸出砼表面泥渣,派潛水工下至砼表面,在水下將導管齊砼面切斷;拔出小護筒,重新下導管灌注。